北京美氏米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安专业户印质明,《铁道卫士》的高科长,晚年丧妻,拒绝再续弦
说起印质明,或许好多人都没听说过。但要是说起电影《铁道卫士》,那里面的公安人员高科长,大家肯定都知道啦。而演高科长的人就是印质明,有没有一种突然明白的感觉,原来高科长是他演的。
确实,印质明是个很特别的优秀演员,他的高调体现在那超绝的演技上,而低调,就在于他为人不咋咋呼呼的,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本心。
在那个年代,印质明可是最有名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演过好多不一样的正反面角色,不过大家最了解的,还是在《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铁道卫士》这类经典反特老电影里演的公安侦察员角色。
像《神秘的旅伴》中那个扮成赶马人跟敌特周旋的公安干警冯廷贵啦,《虎穴追踪》里能制定妙计果断击破阴谋的公安局侦察处长陈惠远,《国庆十点钟》里的侦察员顾群,还有《铁道卫士》里在飞驰列车上跟匪徒拼死厮杀的高健以及《戴手铐的旅客》中的公安局长魏子恒,这些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公安勇士形象,全是印质明精心塑造出来的,都得到了观众的敬重和崇拜,印质明也就这么被广大观众开玩笑叫成“公安专业户”啦。
印质明,这“公安专业户”,凭借他那稍微带点忧郁的气质,还有那深邃且能洞察一切的眼神,再加上超厉害的演技,就成了好多人追捧的很红的明星啦。
出演正面形象很成功,反面人物也能演绎得很到位,尤其是那个经典的叛徒形象王连举,印质明把他刻画得特别深刻。
他 36 岁才娶了媳妇,等媳妇不幸离世后,印质明没再找老婆,就自己一个人孤单地过了 11 年的最后日子。
1928 年,在河北的一个工商业资本家家里,有个男婴降生啦,这可把一家人给乐坏啦,他就是印质明。那会儿的中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就跟含着金钥匙长大似的,所以印质明打小就过着啥都不缺的日子,还能接受比较好的教育。而那时候,中国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不识字,压根儿就没机会受教育,这么一看,印质明可真够幸运的。
印质明之所以走上了演艺艺术这条路,是在他读高中那会儿,受到了语文老师张洁忱的启蒙。
张老师上课有个特别之处,他喜欢自由发挥,也就是不会死板地照着书本讲。像莫里哀的戏剧啦、莎士比亚的戏剧啦、斯坦尼的戏剧理论之类的,全都是他课堂上的重点。不知不觉地,就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给吸引过去了。在这样的环境里,印质明对文艺表演有了很浓厚的兴趣,还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那些戏剧表演活动。
印质明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父亲对他的期望,就是让他经商,以后好接自己的班。正因如此,印质明在 1949 年考入了当时的天津津沽大学(也就是现在河北大学的前身),在工厂管理系进行学习。
随着大学学习的推进,印质明越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志向不在这儿,对戏剧表演的渴望一直在心底不断地酝酿生长,只要有机会,就会一下子爆发出来。
1950 年,印质明迎来了机会。刚成立的北京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现今的北京电影学院)到天津招生的消息,瞬间打开了印质明心中深藏已久的对戏剧的渴望。他立马找到学校领导,递交了转学申请,期望能获批转到北京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去系统学习戏剧和电影知识。
哎,真可惜,印质明一次次地申请转学,可校领导根本就没犹豫,直接就给拒绝啦,连转学介绍信都不给开。为啥?还不是因为学校不想让他转学呗,他在这儿都快毕业了,这时候转学可不划算啦,他家也是这么想的,都等着他学成毕业接班。
这些压根儿没改变印质明的决定,他非得走戏剧表演这条路不可。转专业虽说困难,但以前的人也不是没成功过,就像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之类的,都是他要学习的榜样,他自己能够弃工从艺。
不过印质明眼下还不知道怎么拿到转学介绍信,只能先缓一缓,然后去寻找机会。
这时印质明家里的情况有了改变,家族的生意遭了影响,印质明的经济来源被限制了,他没办法,只能去工人夜校兼职当老师,给家里挣点补贴。
印质明这人特别擅长交流,他在夜校教书那会儿,跟那儿的工人们很快就混熟啦,打成了一片。
在一次闲唠嗑的时候,印质明把自己想转学去学戏剧却没转成的事儿给讲出来了。本来这就是他一时发发牢骚的闲聊罢了,谁能想到他这些工人弟兄们还真上心了。接着就有老工人跟他说,这事儿不难,咱们工人们联名写个介绍信行不行?还能加盖咱们夜校的公章,毕竟你也是夜校的老师,想去进修戏剧表演,那肯定得支持。
那会儿,工人们一块儿写了个介绍信,盖上了夜校的印章,印质明拿着这个就去了北京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还真被录上啦。
就这样,印质明顺利地完成了从工人到艺人的转变之路。
来到这儿之后,印质明就像是鱼儿回到了水里一样,学到了好多专业知识。
学校的负责人陈波儿挺有眼光,常常会邀请好多文化界的大师级人物,像作家老舍啦,电影人史东山、蔡楚生,还有音乐家郑律成以及戏曲表演艺术家魏喜奎等人来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给学员们讲课,这一下子就大大提升了学员们的知识面和层次啦。
通过刻苦努力地进行系统性学习,印质明在 1953 年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啦,他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学院首批学生。
毕业之后的印质明,一开始被分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二年就跟李亚林、叶琳琅、刘增庆、白英宽等那些后来很有名的演员一块儿,去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也就是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当上了一名骨干电影演员。
他的首部作品,是在 1954 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并上演的那部黑白电影《英雄司机》里,饰演了金站长,这就算是他第一次在电影里出现啦,也算是小小地露了一手。
让印质明在银幕上光芒四射的,乃是 1955 年拍摄的反特电影《神秘的旅伴》,他在这部电影里饰演男主角公安侦查员冯廷贵。
因为电影重点展现的是云南地区的场景,可由于经费方面的缘故,原本打算去云南外景地拍摄的那些镜头,就只能换成在大东北的长春进行拍摄啦。
这得营造出跟云南差不多的地形地貌啦,不过,这可难不倒摄制组的那些工作人员哦。
他们跟着导演林农来到了长春郊区,在摄影师聂晶和美工师的努力下,棕榈树、瀑布群、漂亮的民族服饰等一系列带有云南特色的景致,跟变戏法似的被弄出来了,那些效果超级棒,简直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给大家顺利完成拍摄任务增添了极大的信心。
当年 27 岁的印质明,能拿到冯廷贵这个角色,那可是历经重重考验之后,靠着自己的本事才得到的,他自然会格外珍惜这个机会,常常对电影里的角色细细琢磨,认真领会导演的意图。
在拍摄期间,他留意到导演林农每当到思考关键问题的时候,都会有个下意识的举动,就是把一根火柴棍含在嘴里嚼。要是思考问题的时间长,他甚至能把一整盒火柴棍都嚼得稀巴烂,可他自己压根儿没察觉。
也许是导演当时的表情和动作影响到了印质明,或许是印质明突然灵机一动,就学着导演的这个下意识动作,只是他没有那么多火柴盒,于是用到处都有的树叶子代替了火柴。
嘿,导演还真就无意中瞅见了印质明的那个小动作,那会儿导演正在琢磨着该怎么设计印质明所饰演的那个侦查员冯廷贵的表演动作。
嘿,巧啦!印质明的那番模仿,让导演一下子有了灵感,就是这个动作啦!所以,我们在电影里能看到,每当案情陷入焦灼、毫无头绪的时候,冯廷贵的嘴角就开始嚼起树叶子啦,哈哈。
拍摄完那天,导演特别满意,然后问印质明:“这个超棒的小动作,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印质明是个实诚人,把模仿导演嚼火柴的事讲了出来,把林农逗得哈哈大笑。
所以,到处都蕴含着学问,每件事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关键就看个人的观察力以及运气啦。
嘿,《神秘的旅伴》放完之后,除了演女主角的王晓棠,那个演男一号侦察排长的印质明,也特别厉害,吸引了好多影迷。
在《神秘的旅伴》那部作品里一下子就走红啦之后,印质明可没停下脚步,差不多是以平均一年拍一部的速度,连续拍出了好多优秀的作品。
1956 年的时候,印质明接连主演了《虎穴追踪》以及《国庆十点钟》这两部经典电影。特别得说《国庆十点钟》,那悬疑的故事再加上特别鲜明的时代气息,在当年上映之后,引起了挺大的轰动。
在《虎穴追踪》中,他扮演在后方精心谋划、沉稳冷静的公安局侦察处长陈惠远;在《国庆十点钟》里饰演行事果断、严谨认真且带有幽默感的侦察员顾群,这使得印质明戴上了“公安专业户”的光荣帽子。
其实吧,印质明对于导演让他再演侦查员这事,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就怕自己老是重复自己,没法突破自己,这对一个演员来说可太难受了,印质明对这深有体会。不过,在这部剧里,他既保持了以往的优秀特质,还做出了一些改变,效果那叫一个让人眼前一亮。
在那段时间里,印质明还在像《平原游击队》这类电影里客串一些临时的小角色,他演得那叫一个有模有样,一点儿也不逊色。
1958 年,印质明接着参与了《工地青年》《山野铁花》(半路没拍了)以及《春雷》的拍摄工作,同时还参与了大型话剧《红旗谱》的演出,在剧里他饰演了反面人物匪班长,还兼任了李德才的“B”角。这就给了他一个能拓宽戏路的尝试机会。
确实,凭借对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以及精湛演技的助力,饰演反面人物的印质明同样引人瞩目,还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红旗谱》在哈尔滨连续演出一个月,每场都满座。
哎,到了最后那场告别演出那会儿,因为入戏太深啦,都快忘我啦,印质明在台上竟然不小心用手枪把自己的手给打伤了,并且还因为这个做了手术。
因为演出那叫一个忙,印质明的伤就这么没得到好好护理,结果发炎化脓还连着低烧好几天,没办法只能做消炎引流啦,这恢复期可老长一段时间了。
《红旗谱》的成功推动了印质明的演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不过真正让印质明达到巅峰的,是在 1960 年拍摄的《铁道卫士》里饰演侦察科长高健这一角色。
剧中的印质明,凭借着那略带些忧郁的表情以及洞若观火般的眼神,“迷倒”了许许多多的影迷。
其实在接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印质明的手伤还没完全好,时不时还得做引流。拍电影的时候,总不能让受伤的手给观众看。所以,印质明就特意设计了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在剧中高科长经常把手插在裤子口袋里。那些不明真相的观众还把这个经典动作说成是印质明的“创造”,可印质明苦笑着说,这绝对是个大误会。
嘿,这可真是歪打正着,这个经常有的动作还给剧里的人物增添了不少色彩。
没想到,印质明刚到《铁道卫士》剧组时,最想演的其实是反面人物敌特马小飞,可导演觉得印质明演高科长最适合,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印质明差点就因为饰演公安侦查员而与登顶擦肩而过啦。
在那部剧里,印质明那可是文武双全。“文”的方面,他跟叶琳琅饰演的女特务王曼丽巧妙地“斗智”,那场景到现在都还是没法超越的经典哦;“武”的方面,他跟罗泰扮演的敌特马小飞在列车上“斗勇”,各种超难的动作,还有那丰富的人物表情和身体语言,在剧里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这么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那都满是极具冲击力的内心戏。
嘿,有意思,这部剧在送审的时候,竟然被发现演员一会儿胖一会儿瘦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拍摄地点不一样,导致伙食待遇差别可大啦。这不,剧组还因为这个事儿被特批了不少大米白面,也算是因“剧”而得了福。
《铁道卫士》那可是到现在都没人能超越的一代反特经典电影,印质明演的“高科长”,那在公安人员角色里简直就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1963 年,印质明特别想突破自己,就在电影《自有后来人》里演了个重要配角,那就是叛徒王巡长,他把这个胆子小还狡猾的角色刻画得那叫一个到位。
这个王巡长,就是后来在《红灯记》里特别出名的那个反派人物叛徒王连举,我相信好多人都对这个人物挺熟悉的。
电影《自有后来人》拍摄完之后,印质明的人生在 1964 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36 岁的印质明,因为好多复杂的缘故,就不得不从长春电影制片厂离开了,然后回到了他已经离别了 14 年的家乡天津,接着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当上了一名导演。
这 14 年里,印质明在银幕上那是彻底没影啦。
幸运的是,在回到天津的那一年,印质明在一次采访活动里,碰到了那个会陪伴自己一辈子的人,也就是在一家出版社当编辑的、年轻漂亮且有学识的蒋新苓。没过多久,他们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的感情生活特别和睦,还育有一对儿女。
印质明即便不再出现在银幕上,不再从事自己最喜爱的演艺工作了,然而因为有妻子在身旁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他的生活也并不显得孤单。
1978 年,大家发现,都 14 年没见着的印质明,重新出现在了银幕上。他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的那个故事片《山乡风云》里头,饰演敌人剿匪的大队长“斩尾蛇”。
1980 年,在于洋自导自演的《戴手铐的旅客》中,52 岁的印质明第五回出演公安角色,他饰演的是与男主角刘杰同生共死的忠实战友魏子恒。那首深受喜爱、一直传唱到现在都不衰落的经典歌曲《驼铃》,展现的是魏子恒送别刘杰时那种恋恋不舍的战友之情:送战友踏上征程,默默地流着两行眼泪,耳边响起那驼铃声……
此刻,吴增华那饱含深情的歌声,会不会在你内心引发战友之情的共鸣?
据说,在确定刘杰这一角色的时候,于洋提议让印质明来主演。然而,印质明觉得于洋本身就是资深的公安,由他来演最为合适。老一代艺术家们这种高尚的品德,着实让人钦佩不已。
1981 年那会儿,印质明跟郭振清一块儿导演了电影《大虎》,这可是他这辈子的最后一部电影啦,在这部剧里印质明扮演的是闻成。
1997 年,和印质明一块儿生活了 33 年的老婆蒋新苓不幸就那么病逝啦。老婆这一走,可把印质明给伤得老深啦,还一度陷进了对老婆那无尽的思念里头。
由于儿女没在身边,好多亲朋好友都让印质明再找个伴儿,这样能方便照顾他自己的生活,要知道那会儿印质明都已经 69 岁啦。
作为老一辈的优秀艺术家,他在演艺事业上把“表现世界、演绎人生”当作行动指南,而“清风明月,两袖清风”恰恰是印质明为人处世的真实体现。
印质明干了这么多年工作,单位一直没给他分过一套公房,他自己也没主动找单位要。其实,按他的资历,早就符合条件了,可他常常主动把原本留给自己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困难家庭,自己一直带着妻儿住在解放前父亲留下的祖屋里。
因为年纪大了,印质明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从 2006 年开始接连做了 2 次大手术,一次是心脏搭桥手术,还有一次是在肺癌手术里切除了部分肺叶。
2008 年 10 月 8 号,那位值得尊敬的老艺术家印质明走了,他享年 80 岁。
印质明虽说已经不在我们身边啦,但他用心去演绎的那些经典电影角色,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会一直留在大家的心里哒。
印质明的创作年表
1954 年的时候:《英雄司机》
1955 年:那部《神秘的旅伴》
1956 年:《虎穴追踪》以及《国庆十点钟》
1958 年:《心连心地》《生活之浪花》《工地的青年们》《春雷滚滚》
1960 年:《铁道卫士》这部作品。
1961 年:有一部叫《冬梅》的作品。
1962 年,有一部名为《炉火正红》的作品。
1963 年的时候:《自有后来人》
1979 年之时:《山乡风云》
1980 年:那部《戴手铐的旅客》
1981 年:《大虎》这件事(或这个作品)北京美氏米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